4月18日,山东省邹城市孟府景区感恩堂,进进出出的游客络绎不绝。正是暮春时节,孟府景区的流苏花开正盛。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抱着好奇的心态走进感恩堂,体验当地的非遗项目——面塑。
(相关资料图)
感恩堂又叫“亚圣府小学楼”,由孟子七十四代孙孟繁骥于1943年创建,原为孟氏家族的学堂,教授《孟子》及国语、算术、自然等课程。2015年,经过当地文化和旅游等部门的协调,邹城市级非遗项目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孙艳斗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感恩堂。作为非遗进景区的探索项目,感恩堂由此成为邹城市非遗保护传习基地。
孟府流苏在4月开放
近8年时间,景区开放的每一天,孙艳斗早晨准时这里,开展面塑技艺传习与展示销售。平常,一天的销售额有五六百元。周末和节假日高峰时,一天能有超过两千元的销售收入。卖得最多的,还是单价20元左右的小文创。
“考的都会,蒙的全对。”这是孙艳斗亲手制作的一件孟子主题文创作品上的元素。他说,借助景区的人流量,到感恩堂参观与体验面塑的游客非常多。如果仅仅展示传统的面塑技艺和作品,不能有效集聚人气,需要有一些鲜活生动的元素注入进来,跟游客、跟年轻人和孩子“打成一片”。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公布。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水平。
孟府内的非遗面塑展示空间
作为孟子故里,邹城市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体量大、种类多、发展潜力大。近年来,以培育文化生态、助力乡村振兴、赋能文旅产业为抓手,邹城市大力实施非遗活态传承展示工程。聚焦现代民众的审美需求,以及消费市场的审美偏好,邹城市在孟府孟庙等景区巧妙植入非遗元素。通过实景演艺、非遗传承人进场驻点、开发富有时代感的文化创意产品等举措,让景区人流量变为“非遗展示大流量”。
2021年4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同意在邹城设立国家非遗邹城展示基地。同年12月,国家非遗邹城展示基地正式落户邹城,是山东省唯一的县级国家非遗展示基地。
邹城市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孟苑孟子大殿西展厅,是国家非遗邹城展示基地展览区。柳下皂制作技艺、平派鼓吹乐迎亲场景、峄山甘露茶展示体验……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孟苑未来将打造成为当地的重要研学点。其中的非遗展示板块,有望成为外地游客了解邹城民俗与人文历史的生动窗口。
(图片由苏锐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