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特斯拉,青岛要豁得出去!

特斯拉在华第二座超级工厂传言再起。

8月19日,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一行来到沈阳,并与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市长吕志成会谈。基于此,外界有传言称“特斯拉工厂有望落户沈阳”。


(资料图片)

很快,特斯拉方面就辟了谣。8月23日,一位特斯拉中国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回复:“没有要建厂,就是正常的友好交流。”

虽然辟谣了,但各地对特斯拉第二工厂的热切期盼,也是不争的事实。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青岛等十余座城市与特斯拉第二工厂传出绯闻。当然,无一例外,这些传言要么被特斯拉辟谣,要么只是“一厢情愿”。

特斯拉之所以让一众城市憧憬,不仅在于名气,更因为落地上海的超级工厂,让上海攀上了新能源汽车的塔尖。

从2018年与上海市政府、上海临港管委会共同签署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至今,虽然仅过去5年,但特斯拉给上海直接或间接带来了数百家供应商、10万个就业岗位及7000亿元累计订单。

同时,特斯拉还让上海形成了全球最完整、最高端、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今年前5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越西安,重夺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头把交椅,其中特斯拉一家就贡献了约四分之三的产量。

说其“一家独大”不为过。

要知道,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就投资大,产业带动力强,再叠加特斯拉这样一个汽车界的“迪士尼”,各地如此热盼第二工厂,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年5月底马斯克访华,更将这一话题推向高潮。

马斯克此行是否会宣布第二工厂选址计划?在他的行程中又会有哪些城市?

最后的结果一目了然。在他44小时的访华行程里,只去了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期间也没有关于第二工厂选址的表态。

直到现在,特斯拉是否会在中国落地第二座超级工厂以及选址在哪,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当然,这并不妨碍各地争相与特斯拉“攀关系”。

青岛应该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

一来,青岛方面自始至终都是不置可否的态度;

二来,特斯拉落户青岛的消息是来自互联网上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大V。

虽说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青岛的传闻后续已被辟谣,但既然青岛被点了名,还是看得出外界对青岛的关注。

那么,假设有第二工厂,青岛优势几何?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永秋曾提到,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选址主要会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评估是否便于其出口和销售;二是当地产业链配套是否完善;三是当地给予的政策优惠条件是否足够吸引。

第一项不用多说,坐拥全球排名前列的青岛港以及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这样的“国字号”战略平台,这些都是青岛的优势所在。

关注的重点应该在后面两项上。

先来看产业链配套。

新能源汽车产业位列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之列,目标到2025年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

宏观目标之下,是青岛坐拥9家整车生产企业,已建成产能超过130万辆的厚实家底。

整车制造之外,青岛还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细分领域发力,海尔、海信这样的本土家电企业都布局了相关业务。

此外,估值达到200亿元的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期获央企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两家上市企业的增资,以示对其发展前景的看好。

而在消费端,今年前7个月全市汽车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4.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8.7%,足以证明青岛自身也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在产业链相对完备的情况下,青岛的一大短板是技术型人才匮乏。

青岛不妨看看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常州是怎么做的。

在理想常州工厂投产、比亚迪常州基地开建的2019年,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同步设立新能源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

当次年比亚迪在常州当地招工时,学校有100多个学生报名,接近当年学校汽车系毕业生一半。由此,学院开始探索与车企深度合作的可能。

2021年,常州交院和比亚迪尝试校企合作办学,以三方共建的形式,建立常州交通比亚迪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资源开发、实训设备、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

如此,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还缓解了车企的用工荒。

再来看政策条件。

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头部车企,一般的政策并没有什么竞争力,但让青岛像上海那样一时间调配多方资源,拿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也不现实。

这就要求青岛在服务上做好文章。

还是看常州。其之所以在新能源领域后来居上,当地的营商环境起到很大作用。

以宁德时代所在的溧阳为例,为坚定企业留下的信心,当地政府为重点企业配置了驻厂专员,负责企业和各政府部门的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而理想在武进区建厂时,厂区大门口是一条河,需要建一座大桥才能与市政道路相连,市政部门很快落实了建设方案,在工厂完工前就把桥建成。

这样做到心坎上的服务,怎么能不赢得企业的心?

还是那句话,想要争夺特斯拉,青岛必须要豁得出去。

标签:

上一篇:老乡们说,编织真是个宝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