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为什么以黑白色为主?大熊猫是食肉动物,为什么却爱吃竹子?大熊猫如何成为出色的外交官?近日,现代出版社推出《大熊猫之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一书。
(资料图片)
该书从地理、生物、政治、历史、人文等方面,将大熊猫的进化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紧密联系,进行讲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人类与大熊猫这两个物种从相遇开始,就注定拥有深深羁绊的故事。这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也是一部关于大熊猫的百科全书。
大熊猫是拥有 800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从来没有哪一种动物像大熊猫这样受到人类广泛的喜爱。自大熊猫走向世界以来,所掀起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至今仍未衰退。不可否认,它们已经超越实际的存在,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
本书得到了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大熊猫摄影家周孟棋的联袂推荐。书中的大熊猫照片由周孟棋先生提供,他拍摄熊猫30余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称号,作品应邀赴瑞士、日本、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16国举办个展和巡展。周孟棋先生曾为了拍大熊猫“香香”,在雨中站了8个小时,只为两分钟的影像,因此被媒体广泛报道。
新书分享会上,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孙前、考拉看看联合创始人马玥,以及本书主创孙晓雪出席分享会,与在场读者进行交流。
到场嘉宾分享了《大熊猫之路》的策划及创作过程,以及大熊猫文化的研究情况。
主创孙晓雪介绍:“154年前,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的科学发现揭开了大熊猫的神秘面纱。此后,大熊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走高,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大熊猫热潮。如今,大熊猫已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大熊猫的老家四川,随处都能见到拥有大熊猫元素的公仔、雕塑、绘画、明信片……大熊猫俨然成为一个超级IP。”
但人类与大熊猫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呢?这是《大熊猫之路》这本书想要解答的主要问题之一。早期人类与大熊猫的关系相对独立,但随着智人的崛起,人类领地快速扩张,不断压缩大熊猫的栖息地。尤其是19世纪以来,战争、工业社会发展等因素,进一步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威胁,甚至使大熊猫陷入濒临灭绝的困境。
20世纪40年代以后,我国在保护大熊猫上做了许多全面细致的工作,前后开展了4次全国大熊猫调查,还建设了大熊猫栖息地,扩大和建立了新的大熊猫保护区等,大熊猫绝处逢生,受威胁等级已从濒危转为易危。
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孙前也把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对大熊猫的保护经历,和现场读者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现在人们对大熊猫关注喜爱的热度,其实还是停留在大熊猫“真身”上,但对大熊猫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宣传,还远远不够。因此这本《大熊猫之路》也就具有着一种特别的出版价值。另外与国外类似于“米老鼠”等动物动漫形象的深入人心相比,我们对大熊猫的IP价值的开发还远远不够,还需继续努力推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