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的展厅有一枚宋建窑黑釉兔毫盏。茶盏虽小,却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一座高峰——千年前的宋代茶文化。
图为宋建窑黑釉兔毫盏
(资料图)
建盏是一种黑釉瓷盏,因产于宋代的福建路建州得名。中国茶叶博物馆展陈学术部主任乐素娜研究馆员说,这枚建盏高6.9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4.4厘米,深弧腹,小圈足。之所以以“兔毫”为名,是因为烧制时茶盏内外的釉面里析出的铁结晶看似丝丝兔毫。宋人根据“兔毫”色泽不同,又分为“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而这件兔毫盏当属“银兔毫”。
图为宋代“点茶”展示
乐素娜告诉记者,宋代的饮茶方式分为煎茶和点茶,前者承袭自唐代,后者由宋人开创。点茶过程分为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五个步骤,先把茶碾成细粉末,再用热水调开茶末,然后边加水、边用茶筅来回击拂茶汤,直到茶汤表面形成沫饽,茶就点好了。而点茶功夫就看茶面的沫饽,也就是浮沫,要像粥一样,又白又厚方好。
图为宋人“点茶”复原
点茶要比试茶面的白厚,建盏是当时宋代茶人的首选。乐素娜说,著名书法家蔡襄著有《茶录》,认为建盏一来胎体粗厚,能以手捧持,二来釉色黑最能衬映白色茶面。而同样是书法名家的宋徽宗也非常赞同这个说法,他也写了一本《大观茶论》,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而他说的“玉毫”也就是“兔毫”。
图为宋代“点茶”的部分茶具展示
苏轼、黄庭坚、陆游、杨万里……在这些宋代文人的笔下,我们都能看到他们对兔毫盏的喜爱。乐素娜说,除了兔毫盏外,像玳瑁盏、油滴盏等不同釉的深色茶盏以及一些浅色茶盏,也会得到宋人的欣赏,这代表了宋代多元的审美观念。而像兔毫盏之所以在当时就相当名贵,是因为与烧制技艺有关,需要经年的配方、窑工的经验,还与烧制时窑内的温度和氧化还原氛围相关,也需要一点运气。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兴盛期,小小的兔毫盏回映着千年宋韵。
记者:冯源
中国茶叶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