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楼市的新变化-环球热消息

【环宇杂谈】

希望兜底保障、社会保障、失业救助等举措能持续发力,为民众创造更多安全感。这样,无论地产还是汽车行业,都有发展新动力(31032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宇嘉

节后开工,很多记者问我,有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兔年春节,很多城市新房市场“零供应、零成交”,这是怎么回事?相比历年,今年春节楼市的“话题热度”应该是最低的了。疫情憋了三年,多数人“就地过年”,哪也不敢去。今年春节前好不容易放开了,都撒花儿外出了。出行的路径也很清晰,要么回老家看望“阳康”的父母,要么到省内外甚至境外度假去了。

人都走了,要么在景区,要么在老家和父母叙旧,谁还去看房呢?房子卖给谁呢?所以,越是热点的城市,新房成交越少。平安证券统计,春节假期7天,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0.57万平方米,约为2022年春节同期的18%,为2019年春节同期的20.3%。诸葛找房统计数据显示,厦门、杭州、广州、深圳等热点城市,春节期间基本无成交。

再说,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还在跌跌不休,想买房的也持“等等看”的心态,春节假期更是无心看房买房。另外,多数城市以“卖一买一”的置换需求为主,手上的二手房卖出去,才能凑齐买房款。但去年以来,包括深圳在内,绝大部分城市二手房急速冻结。买家无心买房,卖家不愿打到骨折,买卖意愿鸿沟无法填补,存量房成了真的“不动产”,交易显得冷清。

既然大家无心无意,开发商也没有积极性推新货,大多数城市新增供应为零。“不打烊”的在售盘,也都是库存。一来,新年伊始,营销的压力不大;二来,春节前密集地“阳过”,高危的营销条线人员相继倒下了,干脆早点儿放假,期待今年再发力;三来,政策很明朗,要全力扶持楼市消费,但需求端还在休养生息,现在推盘大概率会遇冷,等到“小阳春”再说吧。

不过,返乡的人多了,对“返乡置业”有一定提振。克而瑞统计,35个城市春节期间合计有96个热销项目,其中63个位于三四线城市,占比66%。从新房市场看,一二线城市不及三四线城市。返乡置业主要有几类人群:一是过去三年响应“就地过年”,积累了部分返乡买房的需求,特别是婚房;二是想给父母改善居住环境,降低疫情冲击,或方便照顾父母。

当然,也有看到有政策红利(比如利率降至3.8%、大折扣、送车位等),激发了买房意愿。返乡置业集中在几个劳务输出大省,比如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三四线城市。不过,内地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阴跌了2年左右,且还在继续下跌,返乡置业的量并不大,只是比2021-2022年死水微澜的局面好一些,远无法与2016-2018年棚改高峰期比拟。

同时,返乡置业只是短期内外地流入了增量资金,而本地购买意愿仍比较疲软。一方面,本地家庭多数有2套房;另一方面,近年来建筑业、房地产、装饰装修、线下消费不振,就地城镇化增加的人口,其就业和收入受冲击。加上前面讲的二手房很难卖出去,新房库存大,本地居民又没有多少积蓄,春节期间返乡置业增加,也并未给内地三四线楼市带来很大改观。

此次返乡,笔者发现,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整体上,内地三四线城市人口外流,留守老人或落单老人多,且多居住在老旧社区,面对“阳了”以后的并发症或“沉默性缺氧”,如果没有子女或社区的及时救助,将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由此想到,这些年我们建设了很多房子,硬件还算过得去,但社区和物业管理等“软件”跟不上,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即便疫情冲击下一些行业景气回落,有的家中老人生病或去世,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未变,他们能尽快回到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中。比如,前几年大家“排浪式买房”,现在到了“排浪式换房”的又一个住房消费高峰。不同的是,过去信心满满,未到初七就有人奔赴工作岗位。现在,信心弱了些。希望兜底保障、社会保障、失业救助等举措能持续发力,为民众创造更多安全感。这样,无论地产还是汽车行业,都有发展新动力。

(作者系房地产资深研究人士)

本报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特此说明。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