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城市居民考虑过父母的养老问题,30-39岁是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的高峰年龄段;受访者预计自己养老花费平均在100.6万元……
12月23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在当日举办的国是论坛上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调查历时7个月,覆盖全国19个省份80万城市居民,对我国30-85岁城市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大数据画像。
报告指出,30~49岁群体父母平均年龄66岁,已存在健康隐忧,且自身亚健康情况严重,40岁开始面临健康状态拐点,普遍关注健康管理。“80后”(注:特指30-39岁人群)家庭结构是典型的421模式,即夫妻2人抚养1个孩子的同时还要赡养4位老人,压力巨大,往往在结婚生子后就被动地要考虑父母和自己未来养老问题,这使得“80后”更加关注家庭整体养老决策。同时,尽管在30-39岁群体中有养老行动的占比仅为39%,但九成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即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
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助理、大家健投总经理汤宁表示,报告显示倾向于机构养老的受访人群高达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居家养老虽仍然占比最大,但已开始下降。汤宁认为,更多人接受机构养老与当前的少子化趋势相关。从年龄上来看,“60后”处在财富积累峰值,所以他们会愿意花更多钱支付养老消费,而且其支付意愿随着学历增长、年龄增长以及支付能力变强而变强。
汤宁表示,数据显示从2022年开始每年会有接近3000万人退休。这一批退休者正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黄金一代”,他们会成为中国近10年内养老消费主力。他认为,这一代人在财富积累、社会地位、思想观念上与此前的一代人很不同,中高收入老年人比例剧增,也意味着未来养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40岁成为健康拐点
报告显示,四成居民健康状况存在问题:58.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27.1%处于“亚健康”状况。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慢性病的人数较多,分别占11.9%、7.2%。
从年龄分析发现,人体的身体机能随年龄增长而呈现下降的趋势。40岁时,人们健康状况出现拐点,身体不再是“亚健康”状态,“真正”的病患开始出现,患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比例逐步增加。
同时,报告指出,一线城市亚健康和患病比例较高。一线城市受访者“亚健康“状态高于其他级别城市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比例较高。从城市级别分析,随着城市下沉,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居民身体状况“良好”比例高于一线城市居民。从收入维度来看,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如中收入人群,患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比例高于普通收入人群。
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的平均年龄为39.7岁
养老认知方面,调查显示,养老成为受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77.0%的受访者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91.7%的人群考虑过父母的养老问题。30岁以上人群“既考虑自己养老又考虑父母养老”成为普遍现象。
其中,30-39岁是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的高峰年龄段(40.0%),其次是40-49岁(33.9%)。考虑自己养老问题时的平均年龄是39.7岁。其中,“80后”比“60后”更早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体现出随着观念、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年轻人不再受制于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束缚,对老龄化趋势有充分认知,对生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更看重养老生活的规划性。
报告指出,女性人群(79%)考虑养老问题的比例大于男性人群(76%),一线城市人群(80.5%)考虑养老问题的比例大于新一线(76.7%)、二线城市人群(73.1%)。从代际看,“80后”考虑自己(85.8%)和父母(94.7%)的养老比例都高于“70后”,显示出更多的养老焦虑。
45.6%的受访者表示“父母生病住院时”是排名第一的养老问题考虑场景;从受访者年龄来看,50岁及以上群体更倾向在“自己临近退休时”考虑养老,而30-49岁群体倾向“父母生病/住院时”考虑。
养老规划方面,从年龄来看,50-59岁群体中48%的人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并付诸行动,40-49岁群体中有养老规划和行动的占比为44%,尽管在30-39岁群体中有养老行动的占比仅为39%,但九成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即九成“80后”已有自己的养老规划。
城市居民主要养老规划方式上,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父母,养老规划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梯度:第一梯度(50%左右)是锻炼身体与定期体检,第二梯度(40%左右)是赚钱与理财(购买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第三梯度(30%左右)是查询养老信息和考察养老机构,第四梯度(15%以下)是打理房产。
细分人群发现,“80后”为自己进行养老规划更加积极,他们会“锻炼身体”“赚钱理财买保险”,四成“70后”“60后”人群开始“去养老机构考察”,说明他们逐渐面临养老问题,开始为父母或自己考察养老院。
养老花费预期:平均100.6万元
调查显示,受访者预计自己养老花费平均在100.6万元。不同年龄对养老花费认知不同,越年轻的人群对养老花费的预计金额越大。30-39岁人群预计养老花费122.1万元。随着年龄增大,预计养老花费逐步减少。
报告表示,一方面,年轻人认为自己养老是很多年后的事情,对于养老花费考虑到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对养老服务品质的需求。
一线城市人群预计养老花费平均在115.9万元,高于其他级别城市人群的预计花费。
面对“愿意为自己以后的养老支付多少钱”的问题,受访者反馈数据显示平均月支付8255元。按不同城市级别人群细分发现,一线城市受访者愿意为自己养老支付的费用最高,平均每月9104元,高出二线城市受访者近2000元。高收入人群愿意为自己养老支付的费用每月平均10480元,是普通收入人群预算的2倍。
受访者预计父母的养老花费为8341元/月。受访者对待自己和对待父母在养老预算费用方面态度一致,基本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养老市场行情和自己的经济能力,愿意每月为父母和为自己支付的养老费用差距不大,差异值在1%上下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