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王的刻舟求剑

闹剧背后

11月14日晚,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被去世”了。

今日头条用户“身拥大海2”捏造王健林去世的消息,头条内容团队不到1小时就删除了谣言,即刻作出对“永久封禁”的网络审判。

次日,近1个月未曾更新的万达集团官网要闻区,连发“王健林主持创新推进会”、“万达广场开业”、“双十一酒店业务翻红”三则新闻,给外界报平安。

头条举刀,迅疾若飞火流星,说谎者头点地不过须臾间事;奈何还不够,万达的小伙伴仍然如临大渊,仓促推送新闻三两则。

没人能接受一个失去王健林的万达集团。就像没有明珠,只有秘书的格力;元庆还在,传志缺位的联想;思聪游戏人生,建林却被谣言“忽悠瘸了”,谁都受不了。有些人注定是时代的主角,他们不能倒,不管是真是假。

于王健林,外界的激雷乍响泛不起内心荡漾:从1993年开始,中国足球的黑哨在耳边吹得嗡嗡响,还是不到10年拿了4座冠军奖杯;被银监会锁定为资金来源重点核查对象,也就两年的闪转腾挪即安全落地。

大风大浪,什么没见过?顶着坚定、执着,以及藏在兄弟情深形似财阀的魂魄,成功不过是若干“小目标”的事。

年近古稀,王健林没有变,他还是不习惯看时代的脸色。这么多年商场走过,跌宕起伏数个轮回的人,总相信世间已经没了什么难事。面对那么多的挑战,只要重复成功经验,总能柳暗花明,谁还在乎陌生的未来有多可怕呢?

只是这回不一样了。当变革的风浪足以将一个新时代,一个地产没那么重要的时代席卷而来,一切真的不一样了。

“开发商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类似的话,很多人讲过,没有多少人相信;这才几年啊,别说“躺着”,能“赚钱”就要念佛了。

俯视狼狈如斯的中国恒大(03333.HK)许家印,身归土木的绿地控股(600606,股吧)(600606.SH)张玉良,苦苦央求万科A(000002.SZ)助力而不得的黄其森……曾经他们形若巨兽,无所畏惧,直到时代从身上碾过,才知道地产的大时代过去后,未来还可以如此狰狞。

当然,这些话说给王健林,可能他还是不会听,失败者的焦灼与彷徨不会影响他:万达商管上市、重回地产江湖“王座”,以及别开天地、另创一家的足球队……自己还有太多事情没做。

不过在时代走向新的历史转折,谁能坚信,谁又敢坚信,新时代的浪潮一定会将自己托起来,而不是把自己活活吞了,连根骨头都剩不下?

王健林正在用自己的不变,对抗一切的改变。

王的盛宴

都说到了本命年那段时间,难免日子过得不顺,这一点王健林很有体会。

那是2013年12月25日,即将步入60岁的档口,王健林参加了一场媒体活动。演讲的时候,偶然提到了许家印与恒大足球队,忽然来了兴致,于是多说了两句:“假如恒大一直这么下去,不排除我出来跟他掰掰手腕。”

如此冲动的言论已有先兆:有媒体爆料,将大连足球队转给大连实德集团后,王健林足球梦始终未灭,总想再收购一支球队,北京八喜队非常理想。

他在努力,争取将鸟巢作为球队主场。一旦事成,京门国安与万达相互辉映,好似曼彻斯特的双城德比。

国安够老,它是曼联;自己年轻,就是曼城;至于恒大,顶多算是利物浦或阿森纳,当然有条件掰手腕。

可是言论一出,顿时王健林的格局小了。精彩人生的注脚,只能放在拳打恒大,脚踢许家印的结果上吗?显然把万达看小了。

彼时,万达是一面全球化的旗帜:先是抛出26亿美元,锁定AMC旗下346家影院、超过5000张屏幕的资产;其次挥洒9000万英镑,拿下“伦敦ONE”项目;随后豪掷1.72亿元,购得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

接连大手笔之作,王健林要的是国际化的万达,在世界范围内搭建专属的文化娱乐风景线。自己以巨无霸的姿态,站在世界的最中央,那将是何等风光无线。

支撑这宏图的,是2013年1866亿元与31%的营收规模与增速,是国内外出手阔绰的收购,是被吹大到3800亿元的资产规模。

按照克而瑞统计数据,这一年销售金额超过万达(1301.1亿元)的企业,只有万科(1740.6亿元)与绿地(1652.3亿元),可是万达还有文化、旅业、百货、物业……

“中国一定要真正成为一个强国,而强国都有自己的大品牌。”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说的很对,万达就是这样的大品牌。不过把这标签挂在腰间,然后向全世界宣告,自己要和许家印“掰手腕”,争一个中超联赛冠军,这不可笑吗?

真的要好好学习兄弟孙喜双,做投资总要有些浪漫,甚至不着边际的妄念——24元投资大连星海湾城堡酒店,一个巴伐利亚式的设计风格花掉8500万元;根本不在乎十年还是二十年回本,因为这是要“给妻子在大连历史中留下印记”。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说的大抵如此。

正是人生的盛夏,何必纠缠一朵莲花?明明脚下踩着地产大时代的节奏,就要有活在大时代的姿态。既然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就一定要成为时代的符号。

于是2015年1月,万达官方宣布,以4500万欧元购买西甲足球队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那是一支在2013-2014赛季获得西甲冠军、2014-2015赛季获得西班牙超级杯冠军的球队。

在这支球队脚下,号称“银河战舰”的皇家马德里,以及标榜“宇宙队”的巴塞罗那都成了败将,王健林要的就是如此声势,这才是万达应该的模样。

大转折

好故事的转折,往往来的非常突然。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去短板”的五大任务;2017年6月,网络间传阅一份银监会抬头的红头文件,要求四大国有银行排查企业的跨境投资业务资金来源,万达领衔,海航、安邦紧随其后。

依靠杠杆收购,2016年万达已成为资产近8000亿元的巨人,这一度让他在《福布斯》杂志富豪排名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华人。但排查来了,资金来源收紧了,风向变了。

王健林很敏感。他很清楚,登报纸和上网站都可以,就是不能落文件。那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底线,没有什么能够僭越,即使规模再大也不行。规模的保护层,成了脆弱的鸡蛋壳。

国美控股的掌舵人黄光裕将胡润百富榜视为“催命符”,可是王健林看来,“红头文件”比那可怕得多。他不允许自己失控,更不允许万达茫然。

剩下的就是断舍离的事儿。王健林是那种随时把朴刀拎在手中,看到风向不对立刻断臂的人。

就像绿荫场上“三剑客”时代的荷兰队,所有人要么都攻到对方半场,要么全部死守在禁区边缘,水银泻地,大开大阖;可以失败,但绝不能犹豫。

于是有了2017年7月,将13个文旅项目公司91%股权作价438.44亿元、77家酒店资产包作价199.06亿元,共计637.5亿元分别卖给融创中国(01918.HK)与富力地产(02777.HK)的故事;孙喜双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同期接手了万达长白山(603099,股吧)度假村项目股权,成为新任大股东。

不过真正的大手笔,还是出售海外资产:有媒体曾统计,自2012年万达26亿美元收购AMC到2017年中期,海外投资总额曾达2451亿元;到开2017年总结会(2018年1月20日)的时候,万达发布数据显示,7000亿元的总资产仅剩7%悬停在国外。

有时候,屠龙术不一定针对别人,也可以对准自己。来似黑云压城,去似山呼海啸。

“世上没有只买的生意,也没有只卖的生意。买就说这个公司好,卖就说这个公司不好,这是根本不懂商业思维。”谈到迅速脱手的境外资产,王健林如此释怀着自己。

只有把资产卖了,才知道是否赚钱,这话说的不错;可是若没有流动性收紧,王健林会选择如此仓促、慌张、歇斯底里、片刻不想等地甩掉这些优质资产吗?这不情不愿的生意,做得窝火。

一蹶不振的,还有自己的足球理想。由于操作难度太大,传说中的“北京万达队”终只能成为传说;马德里竞技的股东身份,也因为所持的17%股权全部出售,成了保留球场冠名和部分权益的赞助商。

是啊,当时万达的情况很糟糕,就好像“三剑客”时代的荷兰队,1982年、1986年、1990年三届世界杯,最好的成绩不过进了16强。

梦回“前朝”

王健林甘心吗?肯定不。他要杀回来,而且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政策飓风席卷,万达终究从王座上摔下来,可是总会有减弱,甚至停下的时候,吹不倒地产行业的大山。

回想2005年3月出台的“国八条”,2010年4月出台的“国十条”,2011年1月出台的新“国八条”……是政策,是要求,就会有时效性,影响会慢慢减弱。

既然地产时代还在,就要坚信行业竞争的客观规律不会变,规模还是赢回一切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负债规模,王健林转手大量实体资产,通过推进轻资产转型,万达仍可依靠完整商业服务链条,捆绑产权易手的万达广场和酒店资产。

走上了轻资产的路,并不影响万达继续滚动规模的雪球盈利。或许资产负债表上,它们已经不姓王;不过轻资产的世界里,它们满是万达的烙印——万达离不开广场,广场也离不开万达。

更重要的是,王健林仍然是万达帝国的掌舵人。只要这一点不变,其他都不会变。

“不能对不起我的朋友和股东。”2016年5月,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王健林对万达商业私有化的原因作如上解释。说到底,人,才是创造时代的最根本力量,是他们让这个世界变得画面精彩,剧情跌宕。

“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这是王健林在地产大时代高歌猛进时,为万达集团设定的广告词。曾经的成功经验告诉他,只要万达广场矗立在那里,就能成为轴心,逐步形成人流、交通、商业生态的集合。只要规模够大,何愁“王朝不复”?

因此表面上,万达还在为清理资产焦头烂额;内子里,王健林已在谋划新一轮的增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年新开业49座万达广场,其中轻资产项目为19个,只是这还不够。

为了重回旧时王朝,万达还要再大一些,更大一些。需要在更多城市,复制黏贴成熟的产品与经验,让万达广场项目渗透到更多的地区。毕竟转型轻资产模式,重回2016年资产近8000亿元的规模,需要比计划中更多的万达广场开业。

这一点,从万达集团年度总结报告中能看出端倪:2016年万达大跨步向前时,成长计划还是2018年以后每年开业20家万达广场;倒是2018年出售资产时,要求每年开业万达广场数量至少增加10%,确保每年不低于50个项目。

业务拓展总要伴随成本提升,口袋里要有重组的资金,于是王健林开始大规模筹钱:先是2018年将万达商业14%的股份卖给腾讯控股(0700.HK)、融创中国(01918.HK)、苏宁易购(002024,股吧)(002024.SZ)、京东集团-SW(09618.HK);后将万达影业12.77%的股份卖给阿里巴巴(BABA)、文投控股(600715,股吧)(600715.SH)。

这两笔生意,帮助王健林回款418亿元,不过这还远远不够。王健林必须储备足够多的子弹,这418亿元只是个“前传”。

不过可喜的是,一切正走在正确路线上。万达重新回到要项目有项目,要资金有资金,什么都不缺的状态,走上一条通往曾经辉煌岁月的路。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底,王健林邀请张力、胡葆森、郭广昌等一众大佬,一起拜访了欧足联。期间,马德里竞技主席恩里克·塞雷佐,将印有“JIANLIN”的10号球衣赠送给王健林。

未来的舞台只有一个10号,那就是王健林。

缥缈“复辟”

于王健林,起跑要定一个日子,10月21日就不错。

那天,万达旗下商业运营平台珠海万达商管已经完成重资产项目分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赴港上市已箭在弦上。

公开信息显示,万达商管在管建筑面积全球第一,超过第二至第十名总和,储备面积中国第一,第三方面积中国第一……每一个“第一”,都透王健林的霸气。

这些实打实的价值,甚至让王健林有勇气,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2021年至2023年实际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1.9亿元、74.3亿元、94.6亿元。如若不成,将以零对价转让有关数量股份或向投资者支付现金予以补偿。

只看数据,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2021年上半年,万达商管上半年净利润不过6.56亿元,达成全年51.9亿元的目标,下半年净利润要达到45.34亿元。要知道,2018-2020年三年净利润总计不过43.81亿元。

既然是“复辟”,就要有“复辟”的样子。在王健林的计划中,这是必然实现的大理想。

万达商管在招股书里说得明白,截至2021年6月30日在管商业广场共380个,在管面积5420万平方米;162个储备项目,包括133个独立第三方项目;未来三年,每年都要帮助业主在二线及三线领先城市开业50到60个万达广场……万达正在努力,重新回到舞台中央。

然而这个时代,还会接受万达重新称王吗?未必。

如今房企已经很难通过规模复制商业项目获得成功。它们或者像华润万象城,只在一二线重点城市集中布局,垂直面向高端用户群体;

或者如同新城控股(601155,股吧)(601155.HK)执行“一城一店”的战略,最大限度实现商业经营本地化;

或者类似龙湖集团(0960.HK)落地TOD(Transit-rO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为导向)项目,利用交通路网尽可能聚合商业、娱乐、公共服务、工作、生活等功能

……

其实按照万达商管招股书数据,这些商业项目数量加起来,也不及万达商管在管项目总和。不过这些项目背后的房企,更关注的不是规模的扩张,而是更加贴近目标消费群,最大限度提升用户黏性。否则没有人流量,建一座空荡荡的商业广场有什么用呢?

按照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自2018年开始,国内购物中心开业数量达到峰值的533个,商业项目的扩张逐渐没了空间;之后更是逐年走低,到2020年新开业购物中心数量为374个,同比减少28%——没有铺开更多的商业项目,房企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引导下,楼市已经步入“买方市场”,注定行业逻辑已经改变:城市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一张白纸,商业项目难以开业就赚钱;而是逐步形成差异化的地区生态与消费属性,需要房企深度研究才能推出与之相匹配的产品。

换言之,各地不缺商业项目,也不缺地标建筑,缺的是能够融合当地区域和消费群体需求的商业项目与地标建筑。

当房企的商业项目力求精品化,王健林却还在规划着扩张规模时,无异于用一种与时代脱节的方式与速度,追赶已经远去的那个时代。

就好像他热爱的足球。作出从大连一方足球队撤资决定的时候,王健林信誓旦旦,决定继续投入更多资金,独立经营一支球队,从新开始搁浅的足球梦,成为中超新科之王。

可是中国足球又到了要人没人,要成绩没成绩的推倒重建时期。花钱买不到合适的球员,自己培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成绩,万达还愿意沉下心,做个废墟王者吗?

刻舟求剑

都说在时代更迭中,能够屹立潮头,至少曾经站在时代巅峰的人,都有过人的洞察力。总有一些痕迹和细节,曾经深刻地触碰到他们敏感的神经,做出一些超前,甚至跨时代的决策。

某种意义上,王健林是这样的人,甚至他的洞察力要比很多人都要强。手把着万达的方向盘,他驶过四个重要的关口:

1993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式步入市场化的时候,他让万达走出大连迈向全国;2000年,国内房企对住宅地产甘之如饴时,他将万达的业务向商业地产倾斜;2006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背景下,他主导万达多元化发展;2015年,在所有房企启动“高杠杆+高周转”发展模式的时候,万达启动了轻资产转型……

在万达的官网上,这四次转型成为王健林人生的高光时刻。每一步的向前,都能踏准,甚至领先时代的节奏,从而让万达屹立不倒。

只是这一次次的成功,不断强化王健林对自己的坚定,对地产时代永不谢幕的坚定,忽略了一些本该被发现的情节,双脚一直死死踩在油门上。

于是他终究不相信,曲德君能够在万达内部缔造一个信息化的绿洲;终究不相信,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的论调;终究不相信,万达的旧王朝会落幕,地产大时代会结束。只相信有了万达广场就能翻身,有了规模就能“复辟”,可是谈何容易。

既然如此,就继续跑吧。像极了刻舟求剑,用过去的方式,在新时代奔跑,等待未来给一个答案。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万达 王健林 时代 资产 项目 地产 集团 成为

上一篇:泰州中骏世界城圣诞节开幕,还不快来看看
下一篇:成都楼市降价,释放不同信号,少见官方回应:市场行为!网友点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