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遂宁经开区成立伊始,辖区内各类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后因其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萎缩等因素,很快遭到受招商而来的新兴企业冲击,几乎全军覆没。
20年前,带着资金和技术,从沿海来遂的各路创业精英,在遂宁经开区这片肥沃的产业土地上“野蛮”生长。目前部分企业因其家族式管理模式滞后、产业结构落后等多种原因遭遇转型阵痛。
近年来,在这支产业大军中,一些克服“用工荒、效率低、科技含量低”三座大山,利用“人才”拥抱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遂宁经开区工业企业的新标杆,营造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三个阶段,烙下三份沉甸甸的印痕。遂宁经开区波澜壮阔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走出逆境、战胜逆境的产业人才成长史。
今天,当我们用现代企业制度重新审视来时的路,数字化企业是具有连接、在线、共享、智能4个关键特征的企业,“数字人才”——这个亮眼的名词,已不再是一种传说,而是遂宁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秘笈之一。
阵痛与不安
数字化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
“凡是利普芯离职的员工,我们广义微电子都不要!”聚会场合的一句玩笑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利普芯微电子董事长张宏根敏感的神经。
广义微电子是制造芯片的企业,其员工管理、市场销售、科技水平都与国际接轨,实现了整个企业流程的数字化。反观自身,员工还是按月拿着“死”工资,企业的战略力、数字领导力和变革力,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靠经验和感觉治理企业,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必须向先进企业学习,共同进步!
知耻而后勇。利普芯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管理者。张宏根送出一本书给企业的五位管理者,书名叫《华为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简单的几个字,背后必须用人才群体性成长来支撑。
人才从何而来?如何实现人才数字化?利普芯独辟蹊径。他们以资深技术人员刘茜茜、资深生产管理人员安春蓉为代表,领衔团队成为数字化管理的先行者,并从华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大公司聘请高端管理技术人才,全力捕捉生产、销售、管理等数据,通过不间断的培训提升,从而使所有员工都成为企业的数字员工。
“陈金炎、廖波等负责新品导入、参数建设优化,薛新娟、范加雪负责数据抓取、比对,吕超琼瞄准品质数据。”刘茜茜说,为适应数字化,所有参与员工进入之前都要学习、考试,然后有专家现场指导员工适应工厂场景。每一位员工一天工作下来,通过数据就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轨迹、明白自己的失误、因失误导致的损失,以及因优异的成果获得的奖励。
“质量、周期、总达成率、人均产出”这四项一线指标,以前非常笼统模糊,不能数字化到每一个人,往往一个工序出现问题,导致整个产线效率的大幅度降低。现在初步数字化改造之后,无论哪里出现问题,都能立即通过数字抓取到症结,并能得到快速解决。
“刚导入数字化管理时,当时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排斥。月底开会时,看到因为一个个数据被疏忽导致效率低下,工资也上不去,大家才明白,靠感觉管理工厂是不行的。”利普芯总经理谢杏梅说,“我们的员工在数字化改革浪潮中,逐渐有了担当和责任,这也正是公司文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这种精神将激励公司不断扬帆远航。”
现在利普芯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数字化观念,几乎一下班,就知道今天挣了多少工资,就知道自己的技能还欠缺哪些,员工都自觉弥补知识的不足,在各自岗位上成长为企业的专业化人才。
利普芯从办公数字化、企业流程数字化等方面敲开了企业数字化的大门。但要让企业的每个单元、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智能工厂,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张宏根说,2022年,利普芯将斥资800万元,进一步做好公司数字化建设。数字就像一张撒下的渔网,一提上来,马上就知道里面有多少鱼。
海德信遂宁公司总经理田伟几乎每天都到公司的数字化机房看一看。在数字化机房,透过单向透视玻璃,机房内各种IT设备交替闪烁着信号,来自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信号、员工作业信息通过SAP、LCP数字平台传来,身临其境的参观者纷纷感受到海德信电子的心跳和活力。
“为打造这两个数字平台,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了这两个平台,企业流程不再靠企业管理者的感觉,而是听从于数据的安排。”田伟说。
英创力当年没有自己的销售数字系统。为形成数字化市场竞争优势,英创力花重金购买了新的数字系统。一种产品从下单到送到客户手中,可以以小时计。
“碳达峰碳中和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数字化成为必然选择,而数字化的背后,是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人才的群体性成长。”英创力副总经理艾克华说。
人才的成长为企业注入了强大活力。目前,利普芯、英创力等尝到数字化甜头的企业正谋划上市,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喜之郎的智能仓储、李尔汽车的“以工厂为核心”的现场、蜂巢能源的AI算法,数字化以流程驱动、数据驱动、智能驱动之“术”,拥抱着这些科技企业,滋润着这块肥沃的创业乐土,产出了更多的科技“粮食”和鲜活的人才成长模式。
沉默与突破
用时间的沉淀来突破卡脖子难题
数字化毕竟是工业之“术”,而要突破卡脖子的各种难题,必须塑造全国全球眼光、瞄准最前沿的科研技术、引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之“道”。
“芯片产品Rdson参数忽高忽低,产品质量时好时坏,困扰我们半年了!研发团队气氛十分低迷。这一问题不能解决,将严重影响广义微电子与德国英飞凌的合作!”广义微电子研发总监陈建鹏翻看当日的日记,至今心有余悸。
当时,英飞凌驻厂技术员Sonic、kk、Garey、美国专家Jordan、Jaya、德国专家Nick、印度专家Rajesh和Rohan,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专家林永振,与广义微电子专家一起,埋头攻克这道参数难题已经4个多月。
陈建鹏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先后在中国电子集团58研究所、杭州立昂电子、上海先进半导体、天津中环半导体、成都飞扬科技等企业工作,具有丰富的半导体工作经验。
主导广义微电子研发部门以来,芯片Rdson的不稳定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
中美德印四国专家为此展开艰辛的研究摸索,没有实质性进展。后来又通过特殊工艺的数据采集、先进的Defect Scan、高清度SEM检测等多种先进手段,仍一无所获。
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将对广义与德国著名企业英飞凌的合作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作为中方的技术代表,陈建鹏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场场头脑风暴,一次次技术研讨,一片片的芯片实验,一个又一个通宵达旦,专家们背水一战,下着最后的“赌注”。
炎热的7月,参与专家心中却是阵阵寒意。几百次的精密切片,数万倍的显微镜微观照片,大家做着最后的尝试。
陈建鹏主持过无数的科技攻关,但如此低至冰点的科研气氛,如此沉重的科研任务,还是头一次遇到。德国、美国技术人员也心灰意冷,准备打道回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微米级的硅沉淀终于露出了“马脚”:在硅槽的侧壁,虽然模糊,却那么真实,随后大家以最快的速度开展验证。
是它!凌晨两点,验证结果出炉,最终锁定这个微小的“锈迹”,影响了产品Rdson的稳定性!
终于找到了问题症结,四国专家各种担心、疲惫一扫而光,他们击掌相庆,相互道贺。
“英飞凌入驻之后,广义微电子的工艺技术、Defect控制、管理理念、产品质量都与这家世界第一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接轨,通过数字化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生产和管理人才。”
胡志强是英创力公司的科技人才,是电子科大材料工程专业研究生。高频高速电路板一直是企业的卡脖子技术,而研发中的“分层包板”难题一直困扰着他和他的研发团队,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终于破解了难题。目前,他们又向软板与硬板结合的“软硬板”技术发起冲锋。
从国外,从高校,从先进企业柔性引进人才,以解决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卡脖子”技术为导向培养更多的本土人才,这成为经开区企业发展的常态。
“静下心来,潜心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通过时间的积淀实现人才的聚集,完全可能攻克各种卡脖子的技术。”陈建鹏对未来充满信心。
抢抓机遇
构建经开区产业人才大格局
遂宁经开区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厚植人才聚集的产业优势。
遂宁经开区渴望“独角兽”企业,渴望“瞪羚”企业出现。目前的四川欧莱德精密电子公司已初步通过数字化改造,优化管理与生产控制系统,企业竞争力增强,已成长为该区的第一个瞪羚企业。遂宁经开区党群部部长刘刚说,“这些以科技创新人才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都有一个与瞪羚共同的特质——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
遂宁经开区正在成为这些“独角兽”“瞪羚”的新绿洲,正倾力建设一个为其恣意驰骋的“西部创业乐园”——
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效应明显。全年组织辖区14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瞪羚荟”活动,通过引进高校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和专家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梳理自身优势,实现了瞪羚企业“零突破”。成功培养“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企业15家。
人才引进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开展各类创业培训等10余场不同类型的活动,服务创业者400余人次;政策宣传、项目交流、专家咨询等10余次;开展创业上门服务12次,服务创业项目32个。
人才服务为企业做好灵活引智。组织开展专家智力服务小分队,走访相关企业220余家,为本科以上高端人才提供各项服务360余次。组织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申报“金荷花领军人才”项目3个,“领军人才团队”项目2个。组织申报周末工程师、周末名师36人次。
推动招才引智,求贤如渴的遂宁经开区更是敞开怀抱——
持续深化“遂州英才七大计划”,邀请各地著名专家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攻关、专业培训等活动,大胆尝试产学研用新模式,有效地推进“遂宁模式”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遂宁市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团队支持计划》合作签约的专家团队已累计建立《专家工作站》76个,为人才数字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遂宁经开区承办的中国(遂宁)蜂巢能源全球合作伙伴峰会暨遂宁锂电产业促进大会成功举办,国内外有关能源产业200余家企业(含上市公司30余家)、科研院所和行业组织代表、遂宁规上锂电企业代表共计460余人莅遂参会、赴区调研,共谋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遂宁经开区的人才“宅基地”水草丰美,用制度和良好营商环境铺设的人才“黄金跑道”已经打通,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化车间为引领的新一代企业正“攻城略地”,越战越勇。
遂宁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遂宁经开区始终在全国和全球视野的大格局中审视谋划人才工作,今后将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让吸引人才的制度环境更加优越,创新创业的产业生态更加厚实,优美的滨湖生活品质更加彰显,使之成为更多人才实现梦想的地方。
(李鸿君 记者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