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接连“报喜”,A股银行板块近日逆市上扬

继上市城商行的首份预增公告之后,上市股份行、农商行的首份业绩快报也接连出炉。

1月10日,兴业银行、苏农银行陆续发布的公告显示,两家银行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4.1%、20.7%,增幅分别创九年、十年新高。

在此之前,成都银行已于1月4日披露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约18%~25%。1月11日,江苏银行、常熟银行、中信银行也披露业绩快报称,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超过30%、20%、13%。

业绩接连“报喜”之下,A股银行板块日逆市上扬,年初至今的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4.4%。其中,成都银行、兴业银行领涨,累计涨幅分别达15.3%、12.4%。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资金对低估值板块的偏好提升,银行股开年通常有较好表现,未来一个时段银行板块有望维持强势。

利润增速没有20%不好意思打招呼?

“新帅”吕家进掌舵的第一个年头,兴业银行交出九年最好成绩单。

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完成营业收入2212.4亿元,同比增长8.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6.8亿元,同比增长24.1%。而2013年至2020年间,该行年利润增速从未突破20%。

1月10日晚间发布业绩快报的苏农银行,成为首家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的上市农商行。据披露,苏农银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0.7%,净利润增速为十年最高。

整体来看,上述两家银行都呈现出利润加速、不良下降、拨备提高、贷款占比提高的良好态势。其中,兴业银行去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虽然较三季度末有所反弹,连续多个季度不良“双降”的态势也被终结,但该行不良贷款率还是逐渐降至1.1%,创七年最优水

苏农银行则连续3个季度实现不良“双降”,使得去年末不良贷款率大幅降至1%;拨备覆盖率则连续6个季度提升,达到411%,跻身上市银行领先水之列。

而在兴业银行、苏农银行之前,位于西南地区的成都银行已于1月4日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去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25%。

1月11日,江苏银行、常熟银行、中信银行也披露业绩快报称,去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6.9亿元、21.8亿元、556.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30.7%、20.1%、13.6%。

“是不是利润增速没有20%,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了?”有投资者对此表示。海通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林加力则在报告中预计,“整个行业将呈现业绩向好态势,而不仅是个别公司。”

根据银保监会11月中旬披露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不良贷款率连续4个季度下降,至1.75%,拨备覆盖率连升至197%。

风水轮流转1月转到银行股

相较于2021年的“不温不火”,2022年上市银行板块受到的关注度明显上升。

得益于多家上市银行业绩“预喜”,开年的6个交易日内,A股银行板块逆市上扬,累计涨幅超过4.4%,跑赢大盘,板块回暖明显。

其中,成都银行、兴业银行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15.3%、12.4%,江苏银行、邮储银行紧随其后,累计涨幅均超10%。

从交投情况看,银行板块的活跃度大幅提升。2022年第一周,A股银行股日均成交额达22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54%,单周日均成交额为4个月最高值,银行板块的北上资金单周净流入规模也接40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发布研报认为,未来一个时段银行板块有望维持强势。原因有三:一是房地产风险阶段缓释,市场悲观预期处于修复过程中;二是稳增长抓手在于“稳投资”,“稳投资”需要“宽信用”,市场对“宽信用”有期待;三是资金对低估值板块偏好提升,银行股开年通常有较好表现。

复盘银行板块十年的表现,王一峰还称,多数年份的一季度银行板块走势较好,特别是1月份,剔除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银行板块录得相对收益的胜率高达90%。

华泰证券大金融团队首席分析师沈娟也发布研报称,复盘历史,银行板块在1月往往可获得相对上证指数的超额收益,主要得益于业绩释放、政策催化和资金加配三方面驱动。

“站在当前时点,在银行基本面持续向好、政策更加主动有为、资金风格切换至低估值板块的背景下,我们看好银行板块的修复行情。”沈娟表示。

据《证券时报》

相关新闻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整改步调不一

随着2022年的到来,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的过渡期(截止到2022年末)也仅剩不足一年时间。存量超7万亿元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将以《通知》发布日为基准时点,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允许存量产品持有至到期,但不得再新增不合规资产。

仍有一年过渡期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如今整改情况如何?记者调查后获悉,目前各家银行的整改进度不一,部分银行已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行调整,包括压缩规模、调整占比等;但仍有部分银行面临不小的整改压力。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现金管理类理财整改面临几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向客户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保护好客户相关权益;二是如何设计替代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减小因整改带来的客户流失;三是整改将影响相关产品的收入,如何拓展其他类型收入进行补足。

部分机构已按要求整改

2021年6月11日,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并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定义、发行单位、投资范围、资产久期、运作管理要求等,总体全面对标货基金的监管要求,达到监管的一致,阻断套利空间。

针对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的整改情况,记者采访了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从整改进度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银行开始设置一级部门专营现金管理类产品,把现金管理业务从原固收部门剥离。除了架构隔离外,部分银行对现金理财产品的合规化改造早已从资产端和产品端开启。很多头部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产品新配的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占比下降,加权均剩余期限缩短,信用下沉情况减少。

一家大型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符合监管要求,我行推出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产品投资范围上,不会涉及非标和长线投资,所以收益率和规模有一定下降。在产品预期收益方面,主要通过产品净值展示,每个交易日公布一次净值,方便投资者及时了解产品信息。”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没有新增,但仍存在部分存量产品,过去发行期限较长的产品暂未到期,只能逐步调整压缩。

在产品端方面,《通知》要求加强久期管理。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多只最短持有期产品、短期定开产品,甚至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符合新规要求、使用市价法计价的固收类日开产品,接棒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以农银理财发行的4只市值法计价产品为例,其基准利率处于2.7%-2.75%区间。

业内专家表示,以往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宣传方式和摊余成本法定价给客户较强的刚兑预期,这种投资策略让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资金端和资产端流动严重不匹配,很容易加剧银行流动风险。为了防止不规范产品的无序增长和风险累积,监管部门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在资产估值核算方面进行了规范。

记者在部分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看到,在估值方法上,银行明确表示,为了避免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的理财资产净值与按市场利率和交易市价计算的理财资产净值发生重大偏离,从而对理财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产生稀释和不公的结果,产品管理人于每一估值日,采用估值技术,对理财持有的估值对象进行重新评估,即“影子定价”。

部分银行整改压力仍很大

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表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整改需直面三大挑战。一是目前配置端整改压力较大,有大量不合规资产需要处理调整;二是投资受限导致收益率走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减弱,规模出现相应缩减;三是不具备公募基金的免税优势,在监管要求对标货基金的前提下,整体竞争力不及货基。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在整改过程中的主要难点是,转型导致收益率下降后,如何保持资金稳定、流动稳。要防范在过渡期结束前集中抛售资产的想象出现,否则会引发断崖效应。

去年以来,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政策频出。监管拟要求相关银行理财子公司在2021年年底前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占比压降至40%,到2022年年底下降到30%。但从现存规模看,部分机构在产品压降方面仍存在很大整改压力。

2022年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转型将有何特点?于百程表示,按照监管要求,一方面,参照新规,所投资产的投资范围、杠杆水、组合久期、集中度应逐步达到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在转型过程中加强投资者引导服务,用固收等其他替代产品承接部分客户需求,保持流动的稳定。

苏筱芮表示,一方面,银行机构需要依照新规调整估值方法,做好客户分类,稳定产品收益;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出既满足监管要求、又受客户青睐的替代产品。规模较大的银行机构需结合自身实际稳妥推进,在强化规范运作的同时,有序实现产品调整。

标签: 上市城商行 业绩快报 银行板块 银行股 低估值板块

上一篇: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位居世界前列
下一篇:北京可以销售上牌后,平行进口车市或将回暖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