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积极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探索过程中,绵阳市涪城区又将目光聚焦于城镇困难群众这一特殊群体。今年3月23日,涪城区启动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五润行动”计划,从基本生活救助帮扶、专项救助帮扶、急难救助帮扶等三大方面出台58条帮扶举措,在“提标扩面”与“精准发力”中努力探索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的“涪城路径”。
民生事业由“保障型民生”
向“品质型民生”转变
从去年以来,绵阳涪城区委区政府连续两年高规格地召开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推动全区民生事业由“保障型民生”向“品质型民生”转变。
记者了解到,涪城区此次创新所推出的“五润行动”精准聚焦城镇困难群众在家庭收入、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如通过实施“润心”关爱行动,以发放关爱补贴、水电气减补、实施“童伴计划”、资助参保和定制保险等方式,不断提高城镇困难群众基本保障水平与幸福指数;实施“润康”医疗行动,不断健全医疗纾困帮扶机制,将个人门诊、住院自付费比例由原来的25%-30%,大幅降低至10%以内。特困人员普通门诊个人自付费用按100%补助;实施“润安”体检行动,聚焦群众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全覆盖开展健康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无病早预防;实施“润禾”助学行动,对从学前教育到全日制大学阶段的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学生,在享受现有教育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资助标准,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家庭子女就学负担;实施“润视”文化行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城镇困难群众提供文化艺术普及和惠民演出,包括每户按每年210元的标准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减免年度电视收视费。
构建分层分类综合救助帮扶格局
确保社会救助资源精准供给
在此基础上,涪城区围绕构建分层分类综合救助帮扶格局,系统集成了58项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清单。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到实施医疗救助帮扶、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贫困孕妇救助;从就业培训、公租房实物配租、残疾人居家障碍改造,到助学帮扶、法律援助、临时救助等等,实现社会救助资源精准供给,确保帮在点子上、扶在关键处。
据悉,其中,多项专项救助政策是涪城区自我加压创造性提出。比如,针对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住院费用报销问题,涪城提出城镇困难群众在区内定点公立医疗机构产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超过当次住院总费用10%的部分,由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资金和医疗救助基金统筹解决,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再比如,针对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子女教育支出压力大的问题,涪城明确提出,按照学前教育每生每年5500元、小学每生每年3700元、初中每生每年4500元、普高和职高每生每年5100元的标准给予教育资助,充分保障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据介绍,为确保这一系列的帮扶政策切切实实地直达群众、见到实效,涪城区整合区民政、财政、医保、教体、卫健、人社的力量,扎实推动民生工作由零散化、碎片化、分割化向联动化、集成化、系统化转变。在此基础上,涪城区还设立1000万元的城镇困难群众精准帮扶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全力构建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特别是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及其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涪城区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全区844名机关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1397户1947名城镇困难群众。
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发展指数与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在推进“五润行动”计划中,涪城区健全完善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城镇困难群众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落实844名机关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1397户1947名城镇困难群众。
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品质民生。据介绍,从去年以来,涪城区在作出全面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战略部署的同时,聚力民生福祉的改善与提升,特别是在去年年初还极富针对性地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创造性启动实施增进民生福祉“十心行动”。仅在去年,全区在民生事业方面的真金白银投入就达到30.7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1.51%。在全覆盖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社会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政策基础上,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向高品质迈进。在此探索中,涪城区推出的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心行动”,在去年年底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成功入围全国幸福百强区(全国第53位),实现发展指数与幸福指数的同步大幅提升。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