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风险、中信金控设立、分红如何?中信银行高管业绩发布全回应

“我们深知,大争之世,非优即汰;崛起之时,不进则退。”中信银行(601998)行长方合英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展望未来,尽管拾级而上已成定局,我们更要眼睛向上,早日重回股份制银行竞争前列,早日成为集团战略提出的一流科技型银行。

年报显示,2021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45.57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56.41亿元,同比增长13.60%,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资产质量方面,实现近11年来不良贷款量率“双降”。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74.5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9.93亿元,下降8.16%;不良贷款率1.39%,比上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同时,实现ROA和ROE双升,每股收益1.08元,每10股现金分红3.02元(含税)。

对公业务、房地产业务、零售业务发展方向如何?中信金控设立对其将产生哪些影响?分红水平是否会下降?如何看待自身未来发展?在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行长方合英和副行长刘成、王康、胡罡、吕天贵等高管对上述热点话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重塑对公业务竞争力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贷款总额48559.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26.62亿元。其中,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23361.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57.79亿元,增长7.64%;个人贷款余额20538.2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19.24亿元,增长8.56%。

从信贷结构看,全年普惠贷款、制造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较年初分别增长21.8%、10.5%、70.2%,均高于平均贷款增速,特别是法人普惠贷款突破千亿,近3年增长10倍。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40%;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840.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29.31亿元。

王康表示:“信贷结构从行业上体现了我们将国家战略与自身资产结构调整做了结合。同时,从机构大客户转向中小户的调整,因为我们意识到整个息差在摊薄,中小户信贷的收益率,包括资本成本的控制,对盈利贡献更大。”他进一步指出,今年当前的信贷需求并不是很旺盛,有信心随着各种经济政策的持续落地,到下半年新的需求一定能够起来。

“对公业务一直是中信银行的优势,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对公业务。”刘成如是说。

如何重塑对公业务竞争力?刘成表示,首先做好信贷投向工作,同时优化信贷结构。比如,国家要求重点支持的制造业、新兴产业、普惠、绿色低碳以及民营经济等领域要继续投入,同时也要去发现经济中的新动能、新赛道。

其次,大力发展综合融资。刘成介绍:“我们今年将继续通过综合融资来为对公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做好对公业务重塑对公竞争力。通过挖掘企业场景,抢抓资本市场的机遇,用好传统产品的优势,扩大新的优势来为对公客户服务。”

此外,大力发展中小客群。刘成表示,中信银行将通过链式场景获取中小客群,为中小客群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发展。“最后,推动自身体系队伍组织架构改革,能够更敏捷地为客户服务。”

房地产业务两个发力方向

房地产仍是关注焦点之一,尤其是去年个别房企债务风险上升,银行业高度关注。

据胡罡介绍,中信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模式上,近十年来对房地产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对客户的选择。中信银行采用名单制的管理模式,由总行作准入和审批。二是担保方面,现有的房地产对公客户99%有抵押。三是区域分布上,一二线城市房地产贷款余额合计超90%,其中一线城市占比超五成。四是提高对房地产贷款的拨备,拨贷比超6%,比对公整体的拨贷比多了一倍。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代销、理财资金出资等不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659.1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14.90亿元。此外,债券承销余额551.5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4.68亿元;中信银行房地产相关的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债券投资、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3977.1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69.93亿元。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2848.0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8.07亿元,占公司贷款的12.19%,较上年末下降1.06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3.63%,较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年报表示,受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等因素影响,个别房企偿付能力受到影响,债务风险上升。胡罡表示:“这几年,中信银行一直对房地产加强贷后管理,把现有的房地产资产分成三类来管理,不同的分类不同的标准。对重点客户,我们按照一户一策的管理模式。”

对于房地产业务的风险判断,胡罡表示:“我们现在高度关注房地产业务的风险情况。现在看到的第一个情况是房地产销售还没有明显回暖。第二,有些房地产龙头企业不断有负面风险信息出现;但也要看到房地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重要性。”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还看到近期国家对房地产方面的一些表态。如,促进房地产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等。同时,多地房地产利好政策开始出现,市场信心有所恢复,房地产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胡罡认为:“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还在逐步释放的过程中。从中长期来看,房地产经过调控后,能够留下来的或者能够尽快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提高自身管理的企业,未来还是有竞争力的。”

未来发力方向如何?胡罡表示,一是在存量上做好风险摸排;二是增量方面,支持保障性住房以及改善型的住宅项目刚需,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对困难房地产企业进行并购。

“新零售”架构调整及打法

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801.73亿元,较上年增长3.54%,占该行营业净收入的41.89%。截至报告期末,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14776.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1.11亿元,增速8.21%;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9436.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5.44亿元,增速5.07%。个人客户数1.20亿户,较上年末增长7.98%;私人银行客户达6.0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7.87%。

“零售的价值贡献和发展势头在进一步加速。”吕天贵表示,“新零售”就是基于我们观察到现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居民资产配置多元化,向金融资产逐步转移,对于资产投资有了新需求;金融资产的净值化和居民投资的公募化趋势明确并不断加速,客户投资增加新的难度;Z世代的快速成长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叠加,财富管理需从单纯资产配置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

他认为:“这是一个新机会,需要有新打法,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重构零售能力。因此,在过去二次转型的基础之上,中信银行强化定义为‘新零售’。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牵引,更加突出客户导向和价值导向,更好发挥‘撑杆跳’的支点作用,深化‘三全五主’的服务理念。”

所谓“三全五主”是指,全客户、全产品、全渠道,即以线上线下远程多渠道最好的交互体验,把最适合的客户的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匹配给全客户,深化“主结算,主投资、主融资、主服务、主活动”的“五主”客户关系。

“新零售”的新架构和打法基本形成。对于管理层来说,下一步如何支持“新零售”发展?方合英指出,一是保持战略定位,把零售业务作为第一站位;二是确定高目标,下一步零售营收贡献要超过50%;三是继续保持战略投入,加大理财经理和私行客户经理的配置,加大科技和零售业务的融合,共同把新零售托举起来,成为中信银行的最大增长点。

(作者:边万莉 )

标签:

上一篇:永利地产发展:2021年溢利1740.6万港元
下一篇:二手房库存暴增,这些城市怎么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