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结束的1月份,房地产领域迎来诸多利好。
01
“太难了!”这或许是大多数地产从业者对2021年的感叹。
回看2021年,房地产市场从下半年开始“急转弯”,下行趋势一直延续至今。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全国商品房成交规模降至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
房价涨幅也明显收窄。2021年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累计上涨2.44%,为近7年最低水平。土地市场表现同样前热后冷,全年300城住宅用地供应下降近一成,为近4年最低水平;住宅用地成交同比下降超两成,出让金额同比下降6.7%。
尤其对于房企而言,2021年可谓经历了近年来最难过的“坎”。百强房企在这一年的成交规模出现罕见下降,公布年度目标的30多家典型房企超八成未能完成既定任务。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产融资和房贷政策收紧,叠加各地楼市调控频频加码,致使房债务违约现象频发,甚至有部分规模房企“爆雷”。
02
行业下行之下,房企的业绩自然受到影响。
1月28日晚间, 31家A股上市房企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 预告亏损的达20家,仅11家预告盈利。其中,华夏幸福(600340)预计亏损金额在331亿-391亿元,蓝光发展(600466)预计亏损120.37亿元,泛海控股(000046)预计亏损90亿-110亿元。
业内甚至评价称,2021年是房企业绩最拉胯的一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房地产市场下行对于购房者来说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利好。尤其是房价增速放缓甚至是下降,使购房压力相对变小,无房者的安家的梦想或者能提前到来。
事实上,随着这一轮的市场盘整,房地产行业正在趋于理性,而理性发展的市场才真正符合行业各方的利益,才能使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
回想2016年的燕郊楼市,彼时房价的疯狂上涨几乎是一天一个价格,只要是售楼处均是挤满了购房者。这样的疯狂抢场景,之前在不少城市都曾发生过。但当去年燕郊的房价一夜腰斩后,受伤的是房企、购房者以及经纪机构等参与各方。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价非理性地上涨或下跌都不是正常现象,而“稳定”才是房地产行业应有表现。
房地产市场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下,房企可实现从从拿地到开发及销售的正常运转,有房者可以享有合理的资产增值,无房者也可以从容地规划未来,市场管理者也能够看到一个安定的局面。
03
开年以来,这样的“稳定”信号不断显现。
如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1月20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继续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同日,央行LPR降息落地。
与此同时,近期多地发布购房补贴政策,如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门槛,引导楼市刚性需求等 。
在企业端,上月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的兼并收购。
而近日,万科、碧桂园等财务稳健的民企已经在频频发债,华润、保利等央企的并购融资也纷纷落地。如招商银行(600036)近日分别授予华润置地200亿元、华润万象生活30亿元并购融资额度;保利置业50亿元公司债获上交所受理,用途包括“房地产项目的兼并收购”。
地产领域利好消息频传,且在逐步落地。或许,这已经为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