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政策如何调整,“房住不炒”定位必须坚持

不管政策如何调整

“房住不炒”定位必须坚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由于前两天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上用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的新表述,于是,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可能要松动了,政策也可能要转向了,此前的一些比较严厉的调控手段也可能要退出了。

显然,这是一种误判,一种对中央政策理解的不全面和不准确。要知道,“房住不炒”定位,是中央提出的、最适合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一项政策,抓住了房地产市场的关键,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根源。因为,此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对住房属性失去基本判断、扭曲了住房本质的行为。而相关的调控政策,比如打压房价等,也都毫无目的、没有找准目标、没有找到切入点。因此,无法产生调控的效果。

也正是“房住不炒”定位的明确,才让房地产市场调控找到了方向,有了明确的目标。因为,只要房地产市场存在投机行为,只要广大居民把住房不作为居住品,而是投资品,房价就不可能稳定,普通居民就不可能不被房价绑架,社会财富就不可能不在房价的过快上涨中出现水分和分配扭曲的现象。因为,按照国民财富分配原理,社会财富不仅需要量的增加,也需要结构的合理,更需要分配的科学。如果社会财富过度向少数人集聚,如果居民家庭财富中住房的比重过高,都是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

也正因为如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一个“做”,一个“切”,都是社会财富分行和分配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而目标就是一个字——好,即做好、切好。前者是在“量”上做文章,后者是在“质”上下功夫。如果两者都做好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实现了。

表现在房地产问题上,同样需要做蛋糕和切蛋糕。前些年在做蛋糕、增加住房供应方面,做得不错,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房数量很多,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居住需要。但是,在切的方面,就显得比较薄弱,没有注意合理配置资源了。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房源成为了有钱人的投资品,甚至投机品,造成商品房资源中出现了规模不小的闲置房,包括空置房、库存房,不仅带来了房价的持续上涨,居民购房能力的不断下降,居民家庭负债率的过快上升,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特别是土地资源,更是面临严峻挑战。这些年来城市的无序扩大和盲目建设,已经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已经对18亿亩耕地红线形成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房住不炒”定位,就是要解决商品房重建不重分的问题,解决商品房大量闲置和积压的问题,通过严厉打击住房投机和过度投资,将闲置的商品房资源释放出来,有效补充到市场,稳定市场房价,减轻土地供应和商品房供应压力。可以这样说,如果将全部闲置的商品房投放到市场,哪怕只是以租赁房的方式进入市场,房价也会出现稳定并下降的格局,除极少数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城市的商品房供应压力都能大大减弱,土地供应压力也会大大减轻。“房住不炒”,是迄今最为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也是最具有效率和效力的调控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并严格按照“房住不炒”定位,安排房地产市场的各项工作。

就眼下来说,由于持续的调控以及开发商的过度负债,已经出现了少数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是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理由。对房地产市场来说,调控需要继续,相关的政策则可以适度调整。其中,对居民的刚性购房,不能再持续收紧。“房住不炒”定位,解决的是炒房的问题,而不是居民居住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满足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是不能遏制的,而是要积极支持的。因此,商品房市场的政策需要向“居住”倾斜,向刚性需求倾斜。对炒房,则继续严打,且打击的力度要更大,打击的范围要更广,打击的手段要更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谭浩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标签: 市场 住房 商品房 房地产 调控 居民 政策 定位

上一篇:群英际会 荣耀起航 2021中国房产风云榜收官好戏即将上演
下一篇:北京拟率先提供个人“购房资格绿码”服务 实现购房资格实时查询
热门推荐